close

「讓富有的更富有,讓沒有的更沒有。」

一直以來,不甚理解其中的涵意,或者說是上天或者說冥冥之中的不公平。同樣是人,有著同樣的器官,同樣是擁有24小時…,何以他比我好命?相信不少人同我一樣的看法,可是呢?...............
 
「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」中找到了答案(P-160頁),積極與正面的思考,始終是生活的必要方向。

 


讓富有的更富有,讓沒有的更沒有。
即發展經濟學中著名的「馬太效應」,
用來形容正向回饋,
即「富者越來越,貧者越來越貧。」

  基督教《聖經》中說:「凡是有的,還要給他,使他富足;但凡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去。」


新約全書.馬太福音》:「對已富有的人還要給予,使之錦上添花;而對一文不名的人,即使有了一文,也要強行奪走。」即為馬太效應。


馬太效應,出自《新約全書.馬太福音》的一個故事:「一個國王遠行前,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,告訴他們:你們去做生意,等我回來,再來見我。」

國王回來時,

第一個僕人說:「您交給我的一錠銀子,我已賺了10錠…。」

第二個僕人說:「您交給我的一錠銀子,我已賺了5錠…。」

第三個僕人說:「您交給我的一錠銀子,我一直包在手巾裡,我怕遺失,一直沒有拿出來。」

 
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一錠銀子,也賞給第一個僕人,並且說:「凡是少的,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。凡是多的,還要給他更多,讓他多益善。」




一切的一切,是否真的是咎由自取呢?

想想看,現實生活中,是不是也是如此?啊你(妳)是那一種人呢?

窮人自己對貧困的形成和累積難辭其咎,弱肉強食′優勝劣敗是自然法則。

貧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窮人自身素質的相對低下,而自身的貧困反過來又讓窮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質的能力。這其中的潛在邏輯就是窮人因為窮所以窮,陷入了納克斯所言的
貧困的惡性循環」。

資料來源:「關於經濟學的100個故事」(P-160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非凡自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